根据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在妊娠的各个时期31-67* 的孕妇会发生尿失禁。美国30-90岁女性发病率为45*, 亚洲地区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为10* ;国内大样本调查患病率来看,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其中7*左右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是由于膀胱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4类。
50*左右的尿失禁为压力性尿失禁(SUI),90*的SUI是解剖结构异常造成的,表现为喷嚏、咳嗽、妊娠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急迫性尿失禁则大多是由于逼尿肌过度兴奋或反射亢进,出现不受意志控制的尿频、尿急、尿痛、夜尿等,排尿间隔<2h;混合型尿失禁包括了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其实是尿潴留的一种表现,当膀胱过度充盈,膀胱内压升高超过了更大尿道压时引起尿液持续或间断溢出。
盆底损伤造成孕期和产后尿失禁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
在怀孕初期,由于膀胱受到增大子宫的压迫,会出现尿急尿频的症状,当子宫逐渐超出盆腔后这一症状消失。但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孕晚期膀胱受到腹中胎儿的压迫,又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且整个孕期增大的子宫、胎儿及胎儿附属物(胎盘、羊水)的重量持续压迫盆底,可直接导致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加之随孕期雌孕激素增高,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降低使盆底组织的韧性和弹性下降;另外妊娠分娩导致肛提肌去神经化;阴道分娩直接导致肌肉筋膜机械性损伤和盆底神经肌肉急性损伤,会导致盆底功能的严重受损,盆底肌力下降。盆底肌肌力下降致支持功能受损,阴道前壁膨出,膀胱随之下移脱垂。
大部分产后的妈妈盆底功能损伤会在产后42天恢复,产后有明显盆底功能障碍的(漏尿、中度脱垂、盆腔痛、性功能障碍)仅占20-30*,但肌电表现异常的占60-80*。盆底肌肌力下降明显的,产后仍有尿失禁症状存在;肌力下降不明显的,因膀胱解除了子宫对其的压迫一时尿失禁症状消失,但如果不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肌力下降持续存在,随年龄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致盆底功能进一步受损,孕期有尿失禁者围绝经期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92*。
深圳怡康妇产医院盆底康复专科开展各时期盆底保健指导,提供各方面的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疗与康复训练,预防与减少盆底疾病发生率,以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就医环境
合作单位
Copyright2017 深圳怡康妇产医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62号
粤(B)广[2024]第06-05-689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