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如果怀孕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制想要终止妊娠就只能通过引产的方式了。那么,这个时间限制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深圳怡康妇产医院医生 指出,一般情况下怀孕三个月之后就需要做引产手术来终止妊娠了。
意外怀孕多久必须做引产来终止怀孕呢? 深圳怡康妇产医院医生 指出,引产一般分为中期妊娠引产和晚期妊娠引产。怀孕中期引产是因为优生或计划生育的需要而终止妊娠。采用宫腔镜取胚术引产较多,必须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术,因为处理不当,会发生出血、感染、胎遗等并发症。
晚期妊娠引产是怀孕后期,因为母亲有一些并发症或者胎儿存在问题而采取措施引起子宫收缩,结束分娩。晚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很多,如人工破膜,滴催产素,前列腺素引产等等,但还是要强调必须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来进行,否则会威胁母婴安全。
意外怀孕多久必须做引产,一般说意外怀孕的引产大多是中期引产,即妊娠12—24周,用人工的办法中止妊娠叫做妊娠中期引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胎盘已经形成,胎儿较大,骨骼变硬,娩出时需要充分扩张子宫颈。另外,于子宫增大,子宫壁充血变软,手术时容易损伤子宫壁,因此中期引产要比早期人工流产难度大,并发症多。
引产手术一般在妊娠的16周到27周内进行较为适宜,进行引产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查确保适合引产后再进行。引产是在妊娠16—27周进行的终止妊娠手术,需要住院进行,用药后,有相似于分娩的镇痛过程,对身体的打击大,恢复慢。这样女性朋友们就对几个月可以做引产这个问题有充分了解了。
在怀孕后尽快作出取舍,及时终止妊娠,尽可能选择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而不要等到怀孕几个月后进行引产。孕妇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只有终止妊娠,进行引产手术,才能确保母体健康或使胎儿脱离宫内险境,凡孕妇妊娠28周后具有不良情况者,均应经医师确定,施行引产手术。
意外怀孕做引产前需要注意什么?
孕妇在引产前一定要禁房事1周,洗澡,尤其是下腹部及阴部更应清洗干净;引产时医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产后如有阴道出血、发热,应查明原因,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以止血及避免感染源的存在。患者一旦出现发热,要做细菌培养,并予以大剂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还应避免盆腔炎、腹膜炎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引产后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帮助孕妇心理得到及时恢复。
深圳怡康妇产医院引进了先进的无痛引产技术,手术过程中由专业麻醉师亲自操作,当引产宫缩疼痛开始时,进行实时定量阵痛措施,让女性在毫无痛感的状态下轻松完成引产和术后清宫,并且手术不伤宫,不会影响再次怀孕,将引产手术给女性的身心伤害都降到了低。
无痛引产和传统引产相比较优势表现?
1、受术者在睡眠状态下手术,消除了紧张恐惧情绪,减轻病人心理生理的压力与痛苦。
2、避免了传统人工流产的疼痛刺激,醒后感觉舒适。
3、具有安全、无痛、出血少等特点、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无痛引产手术是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或者保护孕妇健康,又错过了可以选择流产时机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和流产是有很大区别的。无痛引产适合哪些女性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无痛引产适合哪些女性?
1、怀孕中期引产:选择这种引产因为优生或计划生育的需要而终止妊娠。采用利凡诺引产较多,必须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术,因为处理不当,会发生出血、感染、胎遗等并发症。
2、晚期妊娠引产:是在怀孕后期,因为母亲有一些并发症或者胎儿存在问题而采取措施引起子宫收缩,结束分娩。晚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很多,如人工破膜,滴催产素,前列腺素引产等等,但还是要强调必须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来进行,否则会威胁母婴安全。
【怡康保宫无痛引产】安全无痛 不影响生育
怡康保宫无痛引产术是被公认为上无痛术后0伤害引产技术,也是专家与广大女性一致推荐的解决意外怀孕的合适方式。怡康保宫无痛引产术进入深圳以来,已为深圳近万女性提供终止妊娠服务,无一例术后感染,被誉为0伤害引产术。
怡康保宫无痛引产技术的优势:
1、无痛、无后顾之忧:采用德国更新安全的无痛技术,在接受引产的女性处于安稳的睡眠状态中手术,消除了紧张恐惧情绪,减轻病人心理及生理的压力与痛苦。
2、更安全彻底:在可视状态下手术更加安全,避免不当操作,可视、更安全,手术更彻底。
3、更加微创:进一步减少损伤和出血,更加微创,大大减轻术后不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引产的后遗症,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4、更多保障:与高科技相融合,手术更趋完美,恢复更快,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推引产技术。
为更好服务广大女性,深圳怡康妇产医院已开通网络预约服务,即日起广大女性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预约来院,到院后免排队进行检查和治疗,省时更省心。
温馨提示:怡康已开通网络预约挂号通道,请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免费电话:0755-82338559。
就医环境
合作单位
Copyright2017 深圳怡康妇产医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62号
粤(B)广[2024]第06-05-689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